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企业简介
文化与价值观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科技创新
教育科技
投资者关系
公司治理
新闻及活动
股票信息
财务信息
战略投资
投资策略
投资方向
投资优势
投资品牌
ESG
ESG战略
ESG管理
定期报告
诚聘英才
社会招聘
校园招聘
GlobalTalent
法律声明
职业准则
廉政合规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一个学期过去,学而思公益在毕节参与实施的乡村教育项目怎么样了?

2025-04-17

在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县域教育长期面临多重挑战。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面对县域义务教育办学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一场推动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和与科技创新的教育实践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展开,为教育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2024年9月,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北师大教育集团、学而思公益、北京蒲公英中学教育研究中心、田字格公益四家合作伙伴参与实施的“启智健心——毕节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计划”在毕节开展。经过一学期的深耕,项目覆盖七星关区、威宁县5所试点学校,惠及3424名学生与132名教师,以“教育生态重塑+精准干预”的双轮驱动模式,为破解乡村教育难题提供了创新样本。

课堂蝶变

从“育分”到“育人”:激活教学新生态

“过去满堂灌,如今互动学!”七星关区第十试验学校的语文教师展示着学生的作业。北师大教育集团依托顶尖师范资源,构建理论赋能+实践深耕+心育融合“三维一体"教学改革培养体系,通过教案打磨、同课异构、读书社群打卡、课赛教研指导等16项举措,覆盖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全方位赋能58名项目种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深入推进七星关区第十试验学校和威宁县金钟第二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校长和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优化。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赋能方面,北师大教育集团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通过专家驻校、心理自护读本、心育教材支持、家长学堂课堂、危机疏导热线等多元形式,构建“校—家—生”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心理自护能力,营造积极成长环境。  


秋季学期,与对照校相比,七星关区第十实验学校干预组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及初中数学成绩上优于对照组。威宁县金钟二小参训教师授课班级在及格率、平均分或优秀率方面均有改善。新学期,项目组将在办学思想、教学理念、教案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业成绩、心理状态等维度持续观测与培养,促进项目学校教学改革实践成效提升。

科技突围

从跟跑到领跑:AI助力教育公平

“学习机里的虚拟实验室,让我看到了显微镜下的细胞世界!”甘河街道中心校四年级学生通过AI助教点燃科学梦想。学而思公益捐赠100台智能学习机,构建“真人教师+AI助教”双师模式,实现精准化教学。项目以四年级为重点干预对象,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个性化与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

“孩子们每周都盼着到这个教室上课或自习,学习热情都很高”班主任陈老师说。项目直接受益的学生达278名以上。项目年级利用课堂、午休及课后服务期间,鼓励学生在学习机教室利用学习机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同时,教师利用学习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上取得明显进步和突破。

孩子们使用学而思学习机进行自助作文批改


孩子们使用学而思学习机进行数学巩固练习


秋季学期,项目年级全科目学业成绩均有所增长,优秀率、及格率明显提高。与对照校相比,项目校数学、道法学业成绩实现超越,语文、科学差距显著缩小。基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校整体排名跃升至第二等次,并成功承接本区“优师杯”科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三项比赛,有效扩大了项目影响力。

项目校教学成效的外显直接反映在生源动态上:2024年秋季学期,该校项目年级转入学生持续增加,四年级生源结构由以往的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班级规模由四个班扩容至五个班。这一生源变化不仅侧面印证了学校教育口碑在区域内的持续扩散,更直接体现了学习机项目对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

心育护航

从封闭到绽放:构建成长支持网络

“原来我的‘自画像’可以这么五彩斑斓!”板底小学留守儿童小芳在心理课上第一次用画笔释放情绪。蒲公英公益构建“教师-学生-家庭”三维支持体系,开展心理课程、教师工作坊等活动,惠及398名学生。

蒲公英教育研究中心于秋季学期深入项目校板底小学开展实地调研。项目通过线下教师研修坊、线上朋辈1小时、跟踪调研与持续支持等活动,关注并支持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育人水平,以打造学生高度参与的有效课堂为抓手,以满足学生归属感、胜任感、自主感为核心,将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情绪管理、自我意识等心理维度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课堂育心、课堂促学,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学业成就提升双目标。

项目执行组座谈交流

教师研修坊一期


在学习成绩方面,项目年级语文成绩整体提升,所有班级秋季均分均高于春季,数学提升幅度在2.5-30.8分不等,显示积极的变化。项目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助力学生在身心、社交等多维度实现全面发展。

项目组老师引导孩子们画出自己的“自画像”

项目校开展心理活动课

乡土育根

从大山到课堂:让文化自信扎根童心

“以前觉得课本里的故事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家乡的梯田、古树都是知识的宝藏。”大银镇中心校三年级同学们兴奋地说道。

项目联合田字格公益,在大银镇中心小学落地田字格《吾乡吾土》乡土课程,课程创新实践深度契合了以学生为中心、跨学科教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三大方向,构建了"乡土融入课堂、生活即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中心"方面,课程从学生熟悉的梯田、村庄、古寨等乡土资源切入,设计"山中居所大搜索学"、"走进山中观民居"等实践模块,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记录、探究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在"跨学科教学"方面,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如"民居稳固与何有关"融合数学、科学、语文和劳动教育,"手绘山居全景图"整合语文、美术和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在"实践应用"方面,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参与乡土体验、口述记录、动手改造民居等真实任务,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在乡土课上探索家乡

为提升教学质量,项目组组织12名骨干教师参加"乡土教育家研习营",赴上海等地研修。通过专业培训,教师们不仅拓展了教育视野,更掌握了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创新能力。课程实施后,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乡土认同感显著增强,教师专业素养也得到整体提升。这一创新实践为乡村教育注入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培育了有根有梦的未来建设者。

2024年9月学期初培训老师上台分享

乡土教育家(上海营培训)


未来,项目将充分发挥基金会在国内外的广泛影响力,依托项目实践成果,推动政府、教育部门及社会力量在欠发达地区制定并实施更加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模式。


原标题:《激活资源享均衡,科技点睛育新人——社会试验项目简报》

本文转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公众号“阳光起点ABrightStart”

https://mp.weixin.qq.com/s/UlWA7X-DCDacOJ01x5uYDA?poc_token=HFxU_2ejJAgs0pS72TLDUhbmms3w7Rbt-Ot6jLJD&scene=25#wechat_redirect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好未来向西藏定日县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